Chinese

聯合音樂院

聯合音樂院1980年成立成立伊始,學院坐落在市東的支蘭街(Gerrard St.),學生都是以社區的街坊鄰居為主。。孩子們放學後回到家裡,便高高興興地來到聯合音樂院學習音樂。1987年,為配合人口北移居住的熱潮,校址由多倫多市中心遷移至士嘉堡,聯合音樂學院的發展掀開了一頁新的篇章。從1987年至2008年,學院一直坐落在士嘉堡芬治大道東(Finch Ave. E.)。2009年,為了進一步教學工作的擴展和方便學生學習,學院再次喬遷新址,即現今的堅尼地道 (Kennedy Ave.) 夾芬治大道東 (Finch Ave. E.) 的美麗徑道 (Milliken Blvd.)。從只有一個練琴室的小私塾到現在11個練琴室學院,40年來聯合音樂院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音樂人才。 

除了最受歡迎的鋼琴班,還設有樂理班、吉他班和小提琴班;豐富了學生的樂器演奏能力,提高了學員的綜合音樂素質。翻開故紙堆,拿起老照片,昔日端坐鋼琴前的懵懂少年現在已經長成各行各業的精英。在多年培育的數千名學生中,除了一部份入讀皇家音樂院畢業後成為專業的音樂教師外,他們現在己經成為律師、企業家、會計師、醫生等等專業人士和社會棟樑。更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學生們也將其子女委託於聯合音樂院一眾導師,繼續在聯合音樂院學習。 

聯合音樂院在挑選教員上抱著嚴謹態度,聘請的二十多位教師中,有些是本國音樂學習培養出來的專才,有些是具有多年演奏及教學經驗豐富的專家。他們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及進度特別關注。因此學生在考試的成績方面有驕人的成績,學員曾經獲得安省鋼琴考試第一名,在每年皇家音樂院都有多位學生獲得優異分數,並在多項音樂比賽中學生取得獎項。 

學習音樂不應只停留在課室內,更應走出課室,從全方位學習。因此聯合音樂院營造出不同的學習環境,透過一連串活動,去鞏固及豐富學員的音樂知識及提升演奏技巧。此外,再配合音樂學院和導師的全方位關心,使學員能更積極地學習,提升學習的效果。學院每年都舉辦學生音樂會藉此提高學生演奏經驗。早在聯合音樂院成立之初,一眾學生組成兒童合唱團已經先後演出於安省科學館、安省藝術館、C.N.E. 、市政府廣場和在孟嘗中心演出,為華人社區長者的生活增無窮樂趣在社區宣揚愛心公益之餘也令學生獲得了寶貴的表演經驗。 

為人父母的都知道,學習樂器對孩子具備開發智力、陶冶情操、培養毅力、培養自信心、獨立性等等作用。培養孩子的興趣是聯合音樂院令所有學員演奏水平大大提高的法寶。對孩子來說,老師們必須幫助孩子體驗每天練習和進步,享受音樂的快樂,感受成功,讓孩子對自己學習充滿信心。對此,學院的各位老師們總結了以下幾點:

  1. 寓童趣於學習:

即從孩子的年齡特點出發,根據其興趣愛好促使孩子快樂自覺地練琴。例如用充滿童趣帶圖案的琴譜,讓孩子夢玩一玩、樂一樂、笑一笑,讓音樂成為幼兒成長過程中一件最開心、最好玩的大玩具,陪伴孩子快樂的成長!

  1. 邊彈邊唱:

孩子都有愛唱歌的天性,讓孩子邊彈邊唱,通過渲染營造這種氣氛,來激發和增進孩子學習的興趣。寓音樂於學習的做法可以讓孩子得到娛樂而提高孩子學習樂器的興趣,又可以把音樂本身的情景和心情融於之樂曲中,調動孩子情緒,增加孩子的表現力。總之,琴不離手,曲不離口"是一種重要的練習方法。

  1. 設立目標激勵:

成就感永遠是最大的支持動力。善於和學員們溝通,聯合音樂院的老師們建立了賞識教育理念,多用表揚和鼓勵來促進孩子練琴與學習。對於孩子的點滴進步都要充分肯定,讓孩子每天都看到自己的進步,覺得自己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 

也許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有發展;但每一位孩子都有其自生的天賦和發展特質。而音樂學習的成功,是學生個人天賦、父母親的愛護和栽培、恩師和學校的教育等諸多因素的結合。達到音樂藝術的輝煌也許只是人生中的短暫一刻,但通往輝煌的道路卻是艱辛和漫長的。 

由於彈琴或拉琴在傳統文化中被認為是一種良好修養、傑出能力、高尚品味的表現,因此會彈琴往往會容易給孩子帶來自尊、地位的滿足。引導學生培養對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虛心、自信的學習態度和合作精神才是學習音樂的最終目的。彈奏樂曲其實就是一個探索、尋找人生的過程,因為音樂是一種高級的語言交流。我們深深地相信,音樂教育應該走平民化路線,所以聯合音樂學院的定價也十分親民,務求以最公道的價錢令所有音樂愛好者得到最優質的教育。 

聯合音樂院這40年,是一段巧妙音樂旅程。從琴譜到指尖、從練琴房到競賽場、從音樂的搖籃到精英雲集的大舞臺、從慈善演出到輝煌的音樂廳,聯合音樂院的音樂,超越了童趣、超越了競賽、超越了表演,化為心靈的橋樑,築建起一個純粹的音樂世界。

Comments are closed.